请输入关键字
top
已开 第五届全国海洋光学大会顺利召开!
时间:2022.07.18

     2022年7月11-12日,“第五届全国海洋光学大会”以线上形式成功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和清华大学共同主办,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海洋工程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和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海洋光学专委会共同承办。活动同时得到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海洋二所、西北工业大学、山东大学等多家单位的大力支持。

      继2018年6月份在西安首次举办,今年的论坛以线上的形式薪火相传,已成长为国内从事海洋和光学技术研究跨界交流的盛会。论坛的筹备工作得到国内本领域相关单位和科研人员们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共吸引全国百余家单位参与交流活动;会议总在线人数达到1万人,累计观看超过6万人次。

开幕式部分嘉宾合影留念

      7月11日上午八点三十分,大会正式开幕。开幕式由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党委书记武晓峰教授主持,深圳市人大副主任、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蒋宇扬教授,清华大学海洋工程研究院院长张建民院士,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海洋光学专委会主任委员、西北工业大学光电与智能研究院院长李学龙教授分别进行大会致辞。
      蒋宇扬教授为大家介绍到,“深圳是中国距离深海最近的一线城市,在国家海洋战略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深圳已经规划建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着手建设深圳海洋大学和深海科考中心,筹建海洋开发银行,从教育、科研、产业全方位进军海洋,也希望这次论坛能促进与会专家关心和支持深圳海洋产业发展。”
      张建民院士谈及“习近平总书记在4月份考察海南时的重要指示,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开展海洋研究和应用都需要建立在观测与探测技术基础上,海洋光学作为海洋观测与探测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海洋开发和利用、海洋工程和国防建设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应用空间和前瞻性、创新引领性。海洋学科的技术突破与科研创新,需要我们拥有如大海一般博大宽阔的胸襟和开放包容的精神,需要打破海陆界限、部门界限、学科界限,只有这样才会海阔天空,大有作为。”
      李学龙教授指出“海洋光学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仪器技术的进步、海洋观测和国家安全需求的推动,海洋光学现已成为海洋学界的一大研究重点和热点。希望论坛成为分享科研成果、探讨技术难题、协作创新、引领海洋光学发展的平台。”

      11日上午,论坛安排了4篇重量级大会主旨报告,分别是: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报告阐述了陆海统筹近海多界面碳通量遥感监测技术,以及全球海洋碳源汇格局与变率遥感监测评估技术。在此基础上,对海洋光学遥感探测服务“碳中和”所面临的技术挑战进行了展望分析,主要包括激光剖面探测技术、海湾尺度高分辨率遥感评估技术等。

清华大学
报告从天基海洋信息智能感知与融合的发展现状、关键技术研究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展开,结合团队的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天基海洋信息智能感知与融合面临的研究难点和方向,对多源卫星遥感数据海洋目标智能检测、智能识别、关联跟踪等关键技术进行介绍。最后,给出了天基海洋信息智能感知与融合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展望。
长春理工大学
报告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我国已有的技术基础,最后提出发展建议。姜院士呼吁要我国要发展“侦测通一体化”的海洋光学理论与方法,提高海洋目标检测能力,为建设海洋强国、网络强国做出贡献。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报告从四个方面探讨当前海洋激光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科学需求、技术鸿沟、新技术的环境适应性和当前装备面临的瓶颈问题。最后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包括如何融合新的信息论、如何发展新的数据处理技术、如何跨越技术瓶颈等提一些建议。

      7月12日下午,论坛邀请了6位专家进行下半场大会报告,分别为: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杨研究员提出,要构建科学选址—规划布局—生境修复—资源养护—安全保障—融合发展的全链条产业技术发展格局,打造北方海洋牧场“现代升级版”,拓展南方海洋牧场“战略新空间”,开启水域生态牧场“淡水新试点”,支撑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引领国际现代化水域生态牧场建设与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
周教授认为,光学在海洋已经应用了几十年,给海洋生物带来了新的原位、快速、无伤害、自动测量传感器。大部分光学方法理论上可以完成传统方法的测量参数,但实用仍然有距离,呼吁要改进提高现有测量海洋生物状态参数能力,同时更需要填补海洋生物过程量测量的空白。
西湖大学工学院深海技术实验室
报告首先对国内外的潜水器研究现状作了介绍,随后介绍海洋水下作业需求与现行作业工具,罗列了现有的水下光学设备,并对未来的水下光学设备在深海潜水器中的可能应用作了具体分析。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报告以深海超高清“海马相机”的研制历程以及多年来搭载“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ROV)在“海马冷泉”开展实际应用的探索实践为主线,从多个角度介绍了在国产化深海超高清摄影设备研发应用中遇到的普遍问题,以及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前景。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
报告在阐述海洋观测技术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从传感器、观测平台和数据处理等方面汇报海洋观测技术的一般实现方法及浙江大学所开展的相关工作。同时,就海洋观测活动中对水下光学技术的需求,以及对基于水下光学的海洋观测技术的难点和挑战,重点展开讨论。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报告指出,清华大学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建设了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并在其中建设了海洋感知产业扶持平台。王教授结合清华大学在海洋仪器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转化,和大家探讨我国海洋仪器行业发展的创新路径。
第一行:李忠平教授(左),许惠平研究员(中),唐军武教授(右);   第二行:吴锜教授(左),李培良教授(中),马辉教授(右)
分会场交流
      本次论坛共设有5个主题、2个应用专题共7个分会场,于7月11日下午及12日上午通过平台同步直播进行。5个会议主题分别为:水体光学特性研究、水下光学信息探测技术、水下光学通信技术、海洋光学遥感技术与应用、光学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资源探测中的应用;2个应用领域专题是本次论坛新增特色环节,分别为:深海探测、双碳战略与海洋牧场。各分会场的讨论都围绕目前海洋光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经过各专题主席和程序委员会慎重考虑和推荐,共邀请115篇专家进行报告,报告人全部来自科研和工程一线,都是国家从事海洋光学核心研究团队中的领军专家。报告中既有高屋建瓴的综述、国家重大项目的解读,也有专家们一流工作成果的汇报,真正做到了沟通理解,碰撞交流。
      此外,本届论坛组委会共收到会议投稿60余篇。大会执行主席清华大学马辉教授宣布论坛闭幕,并介绍下届论坛承办方为南昌航空大学。南昌航空大学何兴道副校长为下届论坛做了宣传,并期待下一届南昌再聚!
从左至右:马辉教授,何兴道副校长,李瑾副秘书长



优秀口头报告2篇
浙江大学,丁长城
论文题目:基于长时序数据的不同海区叶绿素a变化特征及其指示意义研究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陈斌国
论文题目:复杂样品全偏振成像参数分析及修正

已开 “中国电磁兼容及电磁环境效应技术产业创新大会”顺利召...
科技进步三等奖:“瞬变显示环境动态光学参数限值和溯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