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top
【电磁专委会】两位业内顶尖院士领衔揭榜“岷山行动”计划项目 成都高新区5年投入300亿元建50个新型研发机
时间:2022.05.23

日前,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成都要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打造全国创新人才高地,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为成都科技创新主引擎,成都高新区正深入推进“揭榜挂帅”,实施“岷山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5月10日,记者从2022“蓉漂人才日”高新分会场暨“建圈强链,人才赋能”产业人才创新发展大会获悉,成都高新区发布“岷山行动”计划第二批揭榜项目,包括电磁环境适应、柔性电子、智能传感、生物芯片、新航电等5个方向新型研发机构,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东林教授,中国有机电子学与柔性电子学的主要奠基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邮电大学黄维教授领衔揭榜。

随后,第三批20个需求榜单正式发布,涉及信息存储、脑科学、核酸药物、工业软件、前沿储能、量子计算等多个新兴领域及未来产业,继续邀请海内外顶尖团队“揭榜挂帅”。

业内顶尖院士领衔,重磅平台作为支撑

第二批5个项目产业化前景可期

“岷山行动”计划第二批12个需求榜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知名高校院所的52个顶尖团队参与角逐,其中省外团队超过三分之二。

经过专家评审、尽职调查、同业访谈、部门磋商等环节,最终电磁环境适应、柔性电子、智能传感、生物芯片、新航电等5个方向成功揭榜。成都高新区将给予揭榜团队产业扶持资金约4.4亿元,单个项目支持力度超过首批项目。

“我们秉持‘英雄不问出处,谁有本事谁揭榜’的理念,始终聚焦‘技术先进性、产业化实现性、团队落地成都可能性’对项目进行研判,同时采取实地走访考察、访谈同业公司、沟通核心人物等方式对团队进行了多维度深入分析,力争做到优中选优,真正实现‘让能者上’。”成都高新区科技人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第二批揭榜项目具备业内顶尖院士领衔、重磅平台作为支撑等优势,产业化前景可期。

据了解,电磁环境适应技术方向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东林教授牵头。作为电磁环境安全与电磁兼容领域国内唯一的院士,北航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学科创始人、智能系统与装备电磁环境效应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苏东林院士无疑是我国该领域“扛旗”级别专家。

苏东林院士表示,团队十分看好成都高新区产业环境和人才优势,因此集体创业的企业──北京长鹰恒容电磁科技有限公司总部也已同步搬迁成都,未来团队将立足成都,聚焦电磁环境适应技术设计、检测等领域,进行“卡脖子”攻关,打造我国电磁环境适应技术高地。

柔性电子技术方向由中国有机电子学与柔性电子学的主要奠基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邮电大学黄维教授任技术咨询专家,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执行副主任赖文勇教授领衔实施,团队在OLED发光材料及工艺方面属国内顶尖水平。

“团队将依托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良好基础,聚焦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领域,瞄准柔性显示、柔性照明、印刷电子与先进能源等前沿方向,打造聚焦成都、服务西部、辐射全国的柔性电子产业聚集高地。”黄维院士说。

智能传感技术方向由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副总裁郑政博士牵头,项目依托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在工信部指导下成立,已打造出一条全球领先、国内唯一的12吋智能传感器中试线,其牵头发起的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已聚集1400多家来自产业链的领军企业资源。

记者了解到,为支持项目建设,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拟依托揭榜团队在成都高新区落地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西部专委会,推动优质传感器项目在成都孵化、转化,并在人才引进、中试流片、测试与技术支持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此外,生物芯片技术方向由重庆大学教授刘雳宇与华西精准医学中心副主任胡文闯联合牵头,主要依托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联动开展科技创新,进一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据悉,该中心落地在成都高新区,是国家在生物医药领域布局建设的第一个产业创新中心,也是精准医学方向唯一的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实力雄厚、临床资源丰富。新航电技术方向依托平台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揭榜团队由四川大学智能系统研究院院长张自力教授牵头,聚集了近20名长期合作的技术、产业、管理及金融投资专家。

最高1亿元产业扶持资金支持,重大项目无上限

第三批20个需求榜单发布

第三批20个需求榜单发布

2021年1月,成都高新区启动实施“岷山行动”计划,计划5年投入300亿元建设50个新型研发机构,旨在通过“揭榜挂帅”,积极引入国内外顶尖科技创新团队,构建参与主体多元、内部分工合理、相互协同支撑的新型研发机构体系,力争在局部形成国家级“卡脖子”技术揭榜能力,解决科研经济“两张皮”和科技创新“有高原无高峰”问题。

在成功揭榜两批共11个项目后,此次发布会现场,成都高新区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高端装备等主导产业及未来产业“卡脖子”环节,再发布第三批20个需求榜单,包括汽车智能传感、硅光、信息存储、大功率半导体、新一代化合物功率器件、脑科学、医药先进数据和人工智能、生物医用材料、核酸药物、工业软件、多感知融合交互、人工智能机器人、精密测试与仪器、前沿储能、量子计算、数学与系统工程应用、纳米生物医药、生物3D打印、先进激光医疗、新型生物毒素工程等前沿技术方向,持续邀请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领军企业的顶尖团队“揭榜挂帅”。

揭榜团队需具备良好的科研基础、产业化经验和合理的成员结构。成都高新区将给予最高不超过1亿元产业扶持资金,重大项目无支持上限。新型研发机构孵化企业还将纳入成都高新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享受“金熊猫”人才、科技创新、科技金融、产业培育等政策支持。

与此同时,成都高新区正打造新型研发机构集中示范区,为科研团队提供科研载体、企业孵化等支持和服务。

据悉,为推动“岷山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建设好新型研发机构,成都高新区在人才选拔、项目评价、运营主体、资本供给、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了系列制度创新探索,全力激发人才团队创业激情,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岷山行动”计划改革经验作为四川省唯一一例入选了2021年科技部科技体制改革典型案例。同时,纳入2021年四川省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第一批)任务清单,入选2022年成都市全面创新改革案例精选。

“岷山行动”计划成效初显,首批项目聚集各类专家近200人

成都高新区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日前,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顺利召开。此次大会报告提出今后五年成都要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坚持把创新作为赢得优势、制胜未来的关键增量,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培育多元创新主体,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打造全国创新人才高地,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新旧动能转换中跑出成都加速度。

“‘岷山行动’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探索‘揭榜挂帅’机制等精神的积极探索,也是成都高新区落实省市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筑主导产业新的动力源,培育城市标签级科技领军企业的重要抓手。”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首批揭榜项目

记者了解到,“岷山行动”计划实施一年多来,已取得初步成效。目前,首批揭榜项目已聚集产业专家、技术专家等各类人才189人,其中全职人员63人,微电子先进封测方向揭榜项目已获得数千万元融资,功率半导体、细胞工程、医疗手术机器人3个方向揭榜项目正在抓紧融资对接,预计年内融资将超亿元,政府+市场“双轮驱动”协同创新作用正在逐步显现。

“在‘岷山行动’计划政策支持下,已聚集30位全职人员、20位兼职人员,其中研发人才占比超过75%,正在申报及撰写知识产权数量达到11个,有望上半年实现首轮融资。”功率半导体方向揭榜团队负责人白杰先告诉记者。

细胞工程方向揭榜团队负责人杨寒朔表示,高新区非常关心和支持项目发展,在场地、财务、法务、市场、人力及融资等方面及时给予指导和实质性帮助。公司首批启动项目进展顺利,针对肺癌的新型免疫细胞治疗产品正按中外双报的策略推进,今年将在中国和日本成立项目公司;针对腹部恶性肿瘤的免疫细胞治疗产品,前期研究疗效显著,已获得开展IIT研究的伦理批件,项目获得资本高度关注。

当前,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已培育科创板上市公司8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3312家,在“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等领域,诞生了国内唯一支持高级语言编程的网络处理器芯片、全球首颗AI卫星等成果。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动“岷山行动”计划,全力塑造岷山科技创新品牌,着力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攻克形成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奋力谱写成都高新区“十四五”发展新篇章,为成都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力量。

项目申报链接:

http://www.cdht.gov.cn/cdht/c139819/2022-05/10/content_db6a26a25eec4f658a0642566d49f9a3.shtml(记者 陈淋)



滨松光子公司推出“世界首款”太赫兹图像增强器
光子学与认知雷达的未来